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央企社会责任数据库  >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0)  >  央企蓝皮书 > 正文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

文章来源: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12

摘要:中国中铁党委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资委党委工作要求,始终牢记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技能培训、吸纳农民工就业、消费扶贫等方面的优势,自2002年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采取干部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多项扶贫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背景PART 01

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特别是十九大后,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公司迅速落实,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帮助定点扶贫县摘除贫困帽,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责任行动PART 02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中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修建农村公路设施。累计投入6000万元建设的山西省保德县中南部公路,打通了数万村民唯一的出行道路,有效地解决了保德县中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使孙家沟等4个乡镇2.5万人的出行难,资源、农产品外运难等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项目“当年启动、当年实施、当年受益”。在湖南桂东县投入3000万捐建的X006线跳鱼栏坳至增口乡农村公路项目将于今年6月份建成通车,届时将有效解决桂东县乡村旅游交通及农产品外运问题。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中国中铁把教育扶贫放在突出位置。中国中铁对定点帮扶的湖南省桂东县和汝城县先后投入1700多万元支持13所中小学校完善教学及生活基础设施,极大的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环境。同时投入近2000万元,资助了200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结合汝城县兴建职教新城的契机,投入4300万元帮扶建设了“中国中铁精准扶贫技能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可接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00人左右,帮助提升劳动技能,中国中铁与湖南汝城县职教中心联合开展“人人有技能”培训项目68期,共计培训3690人次,该项目被教育部评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投入110余万元助力保德县打造“保德好司机”劳务品牌,全县共有3981人报名学习驾驶证,9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考取驾驶证并找到了工作。实现“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长效之策。中国中铁发挥大量使用农民工的优势,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全系统吸纳贫困县劳动力51000多人。桂东县贫困户胡微敏说:“中国中铁不但为我解决了学费问题,还资助了我生活费、交通费,使我成为一名挖掘机司机,一年也能挣个五六万元,让我全家彻底摆脱了贫困。”中国中铁捐建的桂东县大塘工业园产业扶贫项目,结合异地搬迁解决当地1000名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经过中国中铁和定点扶贫县共同努力,2018年8月,桂东县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全县累计脱贫41995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31%;2019年3月,汝城县脱贫摘帽,全县累计脱贫60419人,到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为0.46%;2019年4月,保德县脱贫摘帽,累计脱贫34042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12%。近年来中国中铁扶贫工作多次获得国务院扶贫办、国资委的肯定和表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展现了央企风貌,彰显了央企担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中铁党委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国资委郝鹏书记、主任在中央企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四个不摘”,力度不减,方向不变。继续加大帮扶力度,综合施策,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在完成自身三个定点扶贫县脱贫摘帽的基础上,主动担责,积极帮助全国目前仍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云南省会泽县,投入资金8600多万元,以“交钥匙”方式捐建3所幼儿园,解决异地搬迁后贫困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履责成效PART 03

2002年以来,中国中铁累计选派110名优秀干部挂职帮扶、投入扶贫帮扶资金近4亿元、出资认购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5亿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000多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000余万元、吸纳贫困县劳动力51000多人,帮扶的36个贫困县(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展望PART 04

2020年中国中铁将继续在三个定点扶贫县无偿投入帮扶资金6000万元,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一步还将再投入2000万元重点帮扶新疆南疆地区部分贫困村精准脱贫,帮助当地贫困家庭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中央企业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沐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