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故事】“候鸟工程师”的一天

文章来源: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2-21

东风公司有一群“候鸟工程师”,他们来回迁徙,最热的时候,他们在吐鲁番做热区试验;最冷的时候,他们在漠河做寒区试验。近日,春节假期刚过不久,东风公司的“候鸟工程师”就赶往黑龙江漠河寒区试验基地,开展寒区适应性开发工作。对于普通人而言,极寒是逆境。但对于要抓住-30℃环境“窗口期”的汽车研发人来说,极寒条件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候鸟工程师”与冰雪为伴,与寒风同行,只为确保车辆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能。

清晨的漠河,气温低至-40℃,寒风刺骨,然而工程师早已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每天早上,他们准时到达试验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首先按照管理要求,联络现场负责人办理试验样车钥匙借用手续。借车后,对车辆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并安装传感器和测试设备。

准备工作完成后,测试正式开始。上午的任务是电机静态制热测试。工程师在低电量工况下,给车辆充电并同时开启空调。测试过程中,电机表现优异,能够快速准确响应PDCU(动力域控制)发出的制热指令,制热功率稳定,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下午的任务是寒区适应性试验,包括标定测试、充电测试、底盘调教等,主要验证车辆在低温环境下的充放电性能、续航能力等。工程师驾驶车辆在冰雪路面上进行测试,记录每一项数据。极寒环境下,车辆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工程师则需要时刻关注车辆的表现,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准确无误。

一天的测试工作结束后,工程师会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此次寒区试验采用了GPS定位跟踪管控技术,结合“整车道路试验数据采集分析平台”,能够实时监控车辆的测试路线、任务进度等信息。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快速获取数据,确保问题及时解决。截至目前,东风寒区适应性开发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新车型在电机功能测试、电池系统标定测试等方面表现优异,电机温度控制和制热功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接下来,工程师将继续进行“三电”系统标定、热管理标定、底盘调校测试等多项寒区测试,确保每一款车型都能在极寒环境下表现出色,为新车项目高质量量产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