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湖北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 点燃千年矿都绿色未来

文章来源: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4-24

日前,由中国化学工程所属十六化建承建的湖北省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成功产出氢气,纯度高达99.99%。

该项目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项目,总投资34.37亿元,肩负着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使命,更是传统矿区向绿色产业转型的标杆。项目采用“碱性+PEM电解槽”双技术路线,构建“光伏发电—绿氢制备—储运加注”全产业链,年产绿氢1800吨,可满足工业与交通领域的用氢需求,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640.jpg

项目引入中部五省首台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设备,突破传统制氢技术瓶颈,实现5%超低负荷稳定运行。目前,碱性电解槽调试工作正在推进,验收合格后将实现量产,氢气将投放市场,富余部分储存于氢气球罐及废旧矿山改造的岩穴储氢库中。

矿区施工从来不是易事,场地狭窄,大型设备进场受阻;水电供应不稳定,影响施工进度。面对这些挑战,项目部与当地政府紧密协作,积极应对。他们修建临时道路,拓宽设备进场通道;平整场地,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优化水电管网,保障水电稳定供应。2023年11月20日,桩机的轰鸣声打破矿区沉寂,首根桩基的打入标志着大冶正式迈入氢能时代。5套1000 Nm³/h碱性电解制氢设备和2套200 Nm³/h PEM电解制氢设备,搭配自主开发的智慧氢能管理系统,为项目核心制氢工艺环节注入了“中国智造”的硬核力量。

为攻克施工难题、加快项目进度,项目部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在电解水制氢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青年突击队遭遇了巨大挑战。设备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调试流程复杂,调试过程中,设备突发氢气产量不达标故障,队员们连续三天三夜坚守现场,反复测试和调整参数,仪表盘上的数字终于稳定在合格区间。

2024年11月30日制氢设备安装完成,2025年3月7日电站一次送电成功,300多个日夜的鏖战,让这片土地从采矿时代迈向氢能产业崛起的新纪元。

安全是底线,质量是生命线。项目建设过程中,团队建立了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每日安全晨会、全员培训、隐患排查治理成为常态;施工现场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预警风险;洒水车循环降尘、废弃物分类处理、植被修复同步推进,实现“建设与生态共生”;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验收,每一环节均严格执行“零缺陷”标准;高精度检测设备实时监控焊缝、密封等关键工艺,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16个月的建设周期内,项目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中国化学工程近两年时光,在荆楚大地种下了一颗氢能产业的种子,即将萌发的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绿色未来。站在甲子轮回的新起点,中国化学工程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绿色工程”的理念,大力推进“化学+”“+化学”产业模式,投身新能源项目建设,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韩梦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