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千米观雪、百米捕风”精准护航亚冬会
航天科工“千米观雪、百米捕风”精准护航亚冬会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2-14
哈尔滨亚冬会赛场激战正酣。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作为重要的气象设备供应商之一,深度参与本届赛事的气象保障工作。目前,航天科工亚冬会保障服务团队已全部到位,保障过程遵循“积极主动,维护及时,抢修快速,维修专业”的总体原则,与当地气象局通力合作,确保雷达协同工作正常,为赛事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在比赛保障区域内安装的5部X波段天气雷达、3部P波段风廓线雷达,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监测网,对赛场及周边区域的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温、大风、降雪等恶劣天气进行预警,为赛事组织单位、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确保各项赛事顺利进行。
百米级、分钟级的“捕风神器”
天气因素是雪上赛事最敏感的因素之一。赛场临近山区,天气千变万化,对气象预报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届亚冬会共设置6大项11分项64小项竞赛项目,其中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壶、滑雪登山等项目首次进入亚冬会。为确保室外项目的顺利进行,精准的气象保障,尤其是对风力的准确判断尤为重要。
通河P波段风廓线雷达
P波段风廓线雷达是一种专门探测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的遥感设备,能以高时空分辨率连续探测150米至16公里高度范围内的风速、风向、垂直气流等气象要素。它的时空分辨率高,在常规观测模式下数据输出间隔为3-5分钟,在加密观测模式下,每1-2分钟就可探测生成一组气象数据。
“P波段风廓线雷达是一种百米级、分钟级的捕风神器,通过实时监测大气风场变化,可提前预警突发性强风或垂直气流变化,为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赛事的关键环节提供精准气象决策支持”。现场保障技术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春节假期期间,航天科工技术人员已经到达通河县气象局,开始P波段风廓线雷达的维护保障工作。为保障气象设备数据的稳定性及准确性,他们每五分钟查看一次生成的数据,保持一小时一对比的常态化数据质量保障。
立体扫描每一片雪花的“千里眼”
此次亚冬会,23所在中国气象局的指导下,首次创新性地开展了X波段全固态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协同组网观测,在绥芬河、北安、依安、阿城和七台河安装的五部X波段天气雷达,通过不同方位和仰角范围的探测覆盖,实现对整个亚冬会赛事区域的无死角监测。
阿城X波段天气雷达
现场技术人员表示,这种协同式的“立体扫描”,可显著减少监测盲区,每一片雪花都有多部雷达共同“注视”,可以说是无处遁形。这样实时获取的降雪监测数据和图像,可以使气象预报人员第一时间掌握降雪发展趋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赛事的安全与顺畅。
“降雪不仅会影响滑雪比赛赛道的雪温和雪质,还会带来新增积雪,使赛道表面松软,摩擦力增大,不利于选手发挥。降雪后可能会造成结冰,也会给参赛选手带来安全隐患,而X波段天气雷达在对降雪的监测方面有独特优势”。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一款可探测雪粒、云滴、冰晶等气象目标的遥感设备,X波段天气雷达能够更早、更准确地捕捉到降雪的初始阶段。它可实现探测距离75公里的中小尺度降雪等天气过程,包括降雪云团运动情况、降雪强度等数据产品。与其他波段的天气雷达相比,X波段的天气雷达以高精细化著称,在常规观测模式下,这种雷达每6分钟即可生成一组探测数据。针对降雪过程,设备可切换至降雪观测模式,并将数据采集频率加密至每3分钟一组,实时监测降雪过程的变化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阿城的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就可实现对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等赛场的全覆盖,为各项赛事的开展,特别是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室外项目提供最直接的精确保障。
为了确保此次亚冬会保障任务的万无一失,技术团队还特别调整了雷达控制软件,优化了扫描模式,对重点关注的区域进行垂直扫描,获取特殊天气过程的内部垂直结构,对天气过程的发展、消逝的可能性判断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雷达特别设置了降雪观测模式,一旦发现有地方下雪,雷达就固定探测方位,持续进行扫描探测,通过雷达回波数据,获取降雪强度、移动速度和方向等降雪关键指征。
【责任编辑:张宇晖】